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8日,清代武进士佘之格的后人在查看被盗墓贼挖的洞口。记者张存立摄 清明期间,柳州市民佘先生上山扫墓时,却发现祖坟被人扒开一个大口子。原来,佘家这位老祖宗曾在清代乾隆年间官登三品,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骁勇将军。据说佘将军沙场阵亡后,头颅被敌人割去,为让“忠烈”全尸下葬,朝廷特赐金头一枚。意外的是,“金头御葬”的故事却在230多年后,引来了盗墓掘宝的&...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三十一三十二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陵容一朝得宠,炙手可热,更得御赐金缕衣。 这里,就有个问题:金缕衣,是人穿的衣服么? 《金缕衣》本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日前,漳州一位文史爱好者在路过芗城巷口街道办事处市美村虎尾宫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被当地百姓长期当憩息或搁置杂物之用的石桌,竟是赫赫有名的清朝兵部尚书金世荣德政碑。 有关文史专家介绍说,该石碑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地方志的一个欠缺,而且对漳州进一步研究当时清代国内形势和漳州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可惜的是,石碑只剩半截了,专家呼吁,希望断碑能早日“破境重圆”,从而揭开...
昨天上午,在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地上,工人们发现运来回填地基坑的泥土里有一块刻有字迹的大青石,工地负责人检查发现,这竟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的石碑,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于是文物,工地负责人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 发现:断裂大青石上刻有字迹 昨天上午,南京下起了濛濛春雨,但并没有阻挡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程。工人们驾驶车辆,从三山街洋珠巷拆迁工地上运回渣土,准备回填地基坑。渣土卸下后,...
昨天上午,在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地上,工人们发现运来回填地基坑的泥土里有一块刻有字迹的大青石,工地负责人检查发现,这竟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的石碑,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于是文物,工地负责人马上联系了文物部门。 发现: 断裂大青石上刻有字迹 昨天上午,南京下起了濛濛春雨,但并没有阻挡珠江路吉兆营清真寺的翻建工程。工人们驾驶车辆,从三山街洋珠巷拆迁工地上运回渣土,准备回填地基坑。渣...
赵某等人从古墓中盗出的财物。 “比鬼神更可怕的东西,是人心。”——《盗墓笔记》。 这部以盗墓为主题的小说,看后会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世界上将一座座坟墓看成一处处宝藏的,其实大有人在。 前段时间,浙江和福建等地,就连发了盗墓大案,似乎正上演盗墓现实版。 昨天,温州瓯海警方透露,4名盗墓贼落网。 浙闽等地连发盗墓大案 今年2月26日,温州警方接到消息,瓯海区潘桥镇某山...
门上方横匾刻有“育婴堂”三字 大门外立有“屋铺”石碑 近日,湖南怀化市沅陵县老科协的几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所清代辰州府“育婴堂”。 “育婴堂”位于沅陵县沅陵镇老城甲第巷47、49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含遗址),四周围着砖墙,里面现存一栋两层楼木房,形成“四合院...
被盗石狮子回到原处 就去偷有点年头的石狮子、石麒麟等文物,1月14日凌晨他们又到安宁市文庙门口偷石狮子,在附近守店的张先生听到响声后起身查看,发现头天还在把守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一只不见了、另一只被移到了门口的公路上,他急忙拨打电话报警。安宁警方接到报警后,打掉了这个专门盗窃文物的团伙,缴回了11只被盗的石狮子、石麒麟。昨日,安宁市文庙门口这只石狮子也“回家”了。 据警...
沉睡地底百余年 面部如生有弹性 接触空气几秒钟 皮肤迅速变焦黑 在地头劳作的村民们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身边,清代棺椁中,竟然会有这样一具女尸:130多年都过去了,竟然栩栩如生。 当迁坟工作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这具尸体被挖掘出来,里面非常干燥,包裹尸体的红布都光鲜异常,仅仅几秒的时间,尸体的脸部就开始发黑。 现场 容貌如生 衣物不朽 近日,江宁区淳化街道范围内,正在进行道路建设,为此几座坟墓...
残碑上面的字迹很多已经看不清楚。 碑上刻有“匡公”二字,胶州匡氏家族的匡源是清代八大臣之一 “我们发现这块碑已经快一年时间了,但不敢断定它是不是匡源的碑。”3月19日下午,胶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到市民单女士反映后,将胶州南城子村一条小河旁的一块残碑运到了博物馆里。经专家鉴定,此碑并非匡源的墓碑。“虽不是匡源的碑,但也是匡氏家族的。&...
今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阳曲县青龙古镇被盗的晚清时期饮马槽一案正式告破。 去年12月26日,阳曲县文物旅游局接到青龙古镇村村民反映,摆放在青龙古镇的饮马槽被盗,该饮马槽长2.5米,底宽0.39米,高0.36米,为晚清时期石雕。 县文物旅游局接到报警后,立刻向县公安局报告。民警经过侦查,以拉运饮马槽的车辆为突破口,抓获犯罪嫌疑人郝某、靳某。经审讯,靳某交待饮马槽存放于临汾市襄汾县的一村庄内,民...
官服背面,绣着三条金龙 正五品官服上的补子 清正五品文官奉政大夫的补子为白鹇(网络资料图) 古墓被严重破坏 “我们这里有一座清朝古墓被盗了,出了一具干尸,被人丢在山上。”昨日上午,家住宁德霞浦的严先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8111报料,称古墓内的干尸身穿绣有龙形的朝服,好像是个当官的,从来没有见过。 记者接到报料后随即与宁德...
“刘氏祖祠”的“文魁”匾 近日,笔者在距徐闻县城40多公里的龙塘镇西洋村委会槟榔园村西南发现一座“刘氏祖祠”,里面竟然藏有一通清代纪念村中高中举人的“文魁”木匾。 龙塘镇西洋村委会槟榔园村的“刘氏祖祠” 祖祠整座建筑坐东北向西南,为砖石木结构硬山顶 这座...
文物部门人员发现的一通墓碑。 柞水县文物部门近日在该县发现一处清代墓葬,初步推断为一处清代朝廷为阵亡官兵设立的集体墓地。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军队丧葬习俗及清代战事具有重要价值。 墓冢40余座 墓碑2通 柞水县文物部门人员9日告诉记者,发现的墓地位于县城东门后东坡一条山梁上。山梁东西走向,两侧为冲沟,上、下部宽,中间窄,最宽处达40米,最窄处约20米,一直向上延伸至东坡梁下10余米,长达...
“我只能认出个‘亭’字,其他的认不出来。”滁州一名热爱爬山的市民在家门口的琅琊山上发现一块古代残碑。害怕流落在户外的古碑损失殆尽,这名热心市民便将这块残碑运下山,自己保管。结果他险些因为自己的热心惹上麻烦。昨天,琅琊山风景区文物部门将这块残碑鉴定后,重新运回山上,妥善保管。 市民游玩捡回残碑 滁城市民王先生有两大业余爱好,一个是喜欢爬琅琊山,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